這些年,菇行天下分享過很多關于提產產量、提高轉化率的文章,沒有寫過關于平均單產的文章,上幾點有一位馬來西亞的朋友在直播間問了關于如何提高平均單產的問題。
菇行天下覺得這個問題很好,第二天就在直播時進行了分享,下面是文字版,需要的朋友仔細閱讀。
一、什么是平均單產?
平均單產:指的是在單位栽培面積內生產的所有菌包(菌瓶)的平均產量,統計平均單產時通常和時間結合起來。
平均單產是衡量一個食用菌企業技術、管理的一個最重要指標。
比如:一天的平均單產,一個月的平均單產,一年的平均單產等。
二、提高平均單產的意義?
提高平均單產可以提高總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
三、如何計算平均單產?
1、以進入出菇環節菌包的數量進行統計。
2、以裝袋的菌包數量進行統計
建議以裝袋的菌包數量進行統計。
四、如何提高平均單產?
提高產量,是提高平均單產的基礎。
比如:品種、菌種、原材料、配方、滅菌、配方、培養、出菇管理等,這些以前都講過,不再重復。
1、增加每個菌包的裝料的重量。
2、在一定范圍內,增加培養基的含水量。
3、降低損耗:包括污染、水包、人為損壞、蟲害、病害、合理采摘等。
4、一致性:除了整體提高產量,提高轉化率等基礎之外,提高平均單產最為重要的就是做好一致性。
一致性,表面上看是出菇時,每一個菌包的產量都要達到或者接近平均單產,而不是有的菌包產量很高,有的菌包非常低,這樣無效的分母就會拉低平均單產。
衡量平均單產的意義,也在于此。
而實際,對出菇的一致性,并不只是受到出菇管理的影響,而是從頭到尾很多環節的影響。
保證出菇一致性的核心:讓所有菌包從頭到尾,所有的指標都是一樣的,完全一樣實際并不能做到,但是我們要盡量的做到。
這些影響一致性的指標:拌料的均勻度、裝袋的重量、接種量、培養的溫度、培養的濕度、培養的通風等。
不同的品種,不同的栽培設施、不同的栽培方式等影響一致性的指標有所不同。
